新闻详情
商标转让的实际应用
2021-09-01        正理动态        来源: 原创

近年来,商标购买转让受青睐的程度越来越高。因商标注册资源的日趋紧张,很多企业或个人会通过购买商标来解决在申请商标过程中或企业发展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前段时间,华为高调宣布正式推出鸿蒙系统,全网沸腾。而几乎是与此同时,“鸿蒙”商标争夺战也是吸足了大家的眼球。最后,以华为购买商标的方式使得该商标大战暂时落下帷幕。商标转让在商标确权案件及企业自身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结合近几年办理的商标转让案件,商标转让的运用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情形:

1.驳回复审案

申请商标被在先引证驳回,如综合考虑双方商标的近似程度等问题,认为驳回复审成功率不高。申请人可选择与引证商标申请人洽谈商标转让,以扫清在先权利障碍,使得自身申请商标获准注册。因目前知识产权局审理驳回复审案件周期正在逐步缩短,办理此类案件过程中,如要进行商标转让,则需要秉持着“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最高效率”的原则来处理问题。

2.商标被他人抢注

欲申请商标被他人抢注,申请人自身在中国境内没有在先权利(包括商标权、著作权等),通过异议申请或无效宣告等行政程序能否扫清权利障碍无法把握,自身商标可能无法获准注册。此种抢注情况多发生于涉外企业或个人,以及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互联网等行业。

涉外企业或个人在自身品牌发展之初较注重于本国市场,但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包容性越来越强,一些涉外品牌也打算在中国生根发芽。对于涉外企业或个人的商标被抢注,基本会分两种情况:(1)抢注人与该涉外企业或个人有过商业合作关系,或就合作进行过磋商;(2)抢注人通过其他途径知晓该涉外企业或个人的品牌,且该品牌并未在中国获得商标权利或著作权等。

3.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因企业发展业务及市场,需要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新logo,但因注册商标审查时间较长、是否获准注册的不确定性、商标资源紧缺等原因考虑,企业会选择购买已注册商标来尽快让产品或服务面世,减少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的流转。

二、商标转让的实际意义

1. 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取得某件商标专用权。特别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通知》中提出将知识产权授权确权审理周期进一步压缩,其中提出到2021年底将商标转让审查周期可压缩至1.5个月。商标转让的审理周期较之前将有大幅度缩减,对受让方尽快获得商标权利、完成市场布局、节省时间成本较为有利。

2. 转让方与受让方的双赢。通过商标转让,受让方可用最省力直接的方式获取商标的所有权,一方面可以扫清自身商标注册的权利障碍;另一方面可将转让商标快速用于自身经营,实现商标应有的市场价值和品牌价值;而转让方可将闲置商标出售、获取报酬,避免商标资源的浪费。

三、办理过程中注意事项

1. 是否以自身名义与转让商标所有人接触、购买。需考虑多项因素,包括:双方是否有过合作关系、转让方是否有恶意、双方商标是否相同、欲购买方在业界的知名度等因素。

2. 商标转让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需要注意及审查几点:

(1)合同主体。转让方是否为转让商标申请人、主体资格是否注销

(2)商标情况。基本信息、是否设立质押、是否有许可使用

(3)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明确和限制。尤其是转让方的义务、需要提供文件、配合办理转让手续等

(4)转让价款金额及支付方式

(5)违约责任、仲裁条款的约定

3. 转让商标系自然人所有的,是否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处分问题。

4. 转让商标是否涉及不良影响,被要求补正或最终不予核准。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囤积商标用于出售牟利的机构和平台,该类机构或平台的有些商标可能确实是企业想要买来自己使用的。但今年3月份商标局下发的一份商标转让补正通知书的补正原因为:转让方涉嫌囤积商标、转让牟利,而具有不良影响,被要求提供使用证据。因此,商标转让进行前需要进行全面检索和确认,以防转让申请提交后被要求补正。

四、建议

1. 综上,商标转让的洽谈和办理是比较复杂的,还需要具体办理人具有专业性和灵活性。如,前期检索并未注意到有需要一并转让的商标,导致转让申请不能顺利核准,造成受让方金钱和时间成本的增加。因此,商标转让的洽谈和办理需要找专业的代理机构。 

2. 相较于申请注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被驳回、被异议等导致商标不予核准注册或核准注册时间较长问题,商标购买转让是比较省时省力的直接获取商标权的方式。但,商标购买并不是最有效的解决商标申请或使用过程中问题的方式。提前布局,商标比市场快一步,会让企业在发展中少走弯路。

3. 如购买商标意欲在短时间内投入市场使用,建议尽量购买已经获得注册商标。对于申请中的商标,可能会面临被异议、被驳回的风险,导致最终不能成功获得商标专用权。

Powered By 北京正理 © 1995-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74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78号

Powered By 北京正理 © 1995-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74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3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