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江苏:强“三化”、练内功、提质效|专利侵权行政裁决经验谈
2023-04-18        行业资讯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2019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地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加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江苏省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不断完善专利侵权行政裁决相关制度,出台执法规程、开展标准化培训、推进信息化办案,全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能力水平快速提升,示范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相关典型经验做法连续两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司法部联合向全国推介。

  “经过持续探索实践,江苏推进培训标准化、执法规范化、办案信息化建设,出台了《江苏省专利商标行政执法规程》,通过培训建强执法人员队伍,开发上线江苏省专利行政裁决办案系统,全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开展标准化培训

  机构改革后,基层知识产权执法人员变动大,普遍不熟悉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办案程序和判定规则,江苏省知识产权局通过加大培训投入、编写培训教材、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管理等措施持续推进全省专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加强全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能力建设,提升执法人员办案水平。

  据了解,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试点任务以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年均投入100万元,专门用于全省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开展专利行政执法队伍系统化业务培训。

  根据机构改革后全省设区市、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承担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综合执法职能的新特点,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精心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将课程设计为线上培训课程和面授课程两部分。通过上述课程设计,一方面提升执法人员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素养,另一方面提升执法人员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实务技能。

  此外,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组织专利行政执法业务骨干、法律专家、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专业人员,精心编著并于2020年12月正式出版了《专利商标行政执法实务》,对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业务及相关法律规定、司法解释等进行详细梳理和全面介绍,为开展全省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供教材支撑。

  同时,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精选师资,建立专家授课评价制度,每节课后组织学员对授课质量进行满意度评价,实施授课师资动态管理。组织学员进行培训综合测试,考察学员的学习效果,将测试成绩及学员遵守培训纪律情况反馈至学员所在单位主管领导。

  加强规范化执法

  为有效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高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江苏省持续着力于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期间,江苏省共投入200余万元,举办8期知识产权执法人员培训班,培训人次达870人,包括四期基础班、两期提高班和两期案例培训班,获得全省执法人员的广泛好评。参训人员学用结合,知识产权执法能力显著提升。

  试点工作以来,江苏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试点期间,全省立案办理专利侵权纠纷8225件,其中,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984件,案件平均办案周期明显缩短,办案质量稳步提升。在全国各省(区、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专利商标行政保护案卷评查成绩位居全国前列,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1件专利侵权行政裁决案件入选全国十大专利典型案例,全省5个集体被公安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2021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11名个人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推进信息化办案

  为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专利行政裁决工作中的运用,提升专利行政裁决办案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便捷化水平,为基层提供方便、实用的办案平台,同时做好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案件信息统计报送系统的对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历时1年多,开发全省专利行政裁决办案系统,于2021年4月正式上线,对案件办理全过程进行在线监控及指引,大大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

  据了解,在系统设计之初,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求设区市、县(市、区)知识产权局行政执法人员及服务机构意见,在充分调研需求的基础上,完成系统功能设计。按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程序规范和实体规范,设置执法文书生成、案件信息报送、案件公开、案件管理等功能,确保系统功能设置完整、规范。

  该行政裁决办案信息系统实现办案程序规范化、表单标准化、流程节点智能化、卷宗信息电子化和数据分析自动化。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输入指定字段,在相应的办案流程能够一键自动生成指定的文书,避免了重复输入基础数据,大大节约了办案人员的时间,提高了执法办案效率。

  同时,办案系统可实现从立案到结案全程执法文书的在线审批,案件承办人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查看文书审核的状态,简化了审批程序,减轻了案件承办人员“跑流程”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此外,办案系统实现了案件办理流程的实时监督,帮助执法办案人员进行案件时间管理,根据案件的实时办理进度,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及时告知办案剩余期限,促使办案人员合理安排时间,及时推进办案流程,确保办案时效。上级执法办案机关可以通过调阅电子卷宗,实现案卷质量的实时监管,对案件办理实行全流程实时监管。(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祝文明 通讯员 杨晶)

Powered By 北京正理 © 1995-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74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78号

Powered By 北京正理 © 1995-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74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377号